新华科普丨小家大事《破“弓”》-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10/18 08:58:4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科普丨小家大事《破“弓”》

字体:

汇聚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科创力量,展现科技创新成果背后的科研历程,讲述首都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故事。新一季《小家大事》向“新”而行,乘风启航。

《小家大事》栏目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和新华网联合出品,本期将走近2023年北京市科协“卓越工程师”成长计划项目入选人、海木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峰,讲述他研发弓形虫疫苗的故事。

侯峰,2023年北京市科协“卓越工程师”成长计划项目入选人、海木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长期致力于弓形虫疫苗的研究,目前疫苗已进入新药申报阶段。

弓形虫是一种能寄生于人和动物体内的原虫,因显微镜下观察似弓形或半月形而得名。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引起的一种机会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当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时易发病。对弓形虫病开展研究,意义深远。

 

迎接挑战

《破“弓”》侯峰(3)(2).gif

初识弓形虫。侯峰本科阶段就读于动物医学相关专业,也是他在那时第一次接触寄生虫学,弓形虫作为一种重要的病原引起他的注意。“这个病原早已被发现,但无论是治疗性药物还是预防性疫苗,却均无可应用的产品。”这是侯峰对弓形虫最初的印象。2007年底,进入博士阶段的侯峰开始参与弓形虫致病机制及弓形虫疫苗的相关研究。2017年开始与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共同合作开发《犬弓形虫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产品。“如果弓形虫疫苗研发成功,将对促进动物畜牧业发展和保障人的健康产生实际作用。因此,我一直深耕这个方向,从没有放弃。”

幸得引路人。侯峰介绍,博士阶段的导师对他科研方向的选择有很大影响。无论是提供技术平台和科研经费,还是在科研方向选择的自由度上,导师都给予他极大支持,让他有机会亲身经历、参与多方向课题,积累科研经验。“我一直坚持从事科研工作,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回报导师的信任和支持。”导师对侯峰的悉心指导让他坚定的走上弓形虫疫苗研发道路。

 

十年磨一“药”

《破“弓”》侯峰(4).gif

成功及失败的积累与超越。“我们将弓形虫看作自己的‘敌人’。面对‘敌人’,我们要将方法学作为‘武器’,应对所有的挑战。”疫苗研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种子株、模型、检测方法学的建立,到生产工艺的探索,侯峰说,基本上在2/3的关键时间节点和方法学研究过程中,他们都遇到了困难。“失败是正常的。每一个方法学都是通过多次失败建立的。最终有一次成功就足够了。”针对技术不断设计实验,建立不同的方法学,通过实验去验证,直至成功。弓形虫疫苗的研发没有坦途,侯峰却在这个过程中越战越勇。

回归教科书带来的灵感。对于疫苗研发,确保疫苗保护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这个关键环节中,侯峰和团队始终无法保证疫苗保护率超过60%。在试验很多方法未果后,侯峰尝试从基础科学中找答案。“我拿出很多教科书,反复地看。当时,《医学免疫学》教材中有一句话点醒了我。我试着筛选了一个免疫增强剂,解决了困扰我们很多年的问题。”一次对基础科学的回归,一个创新性的想法,侯峰正是靠着不断地攻克难题,才迎来胜利的曙光。目前,侯峰和团队已拿到弓形虫疫苗的临床审批,完成疫苗的临床实验,进入疫苗研发的最后阶段——新药申报。十余年孕育一款创新药,如今只等落地开花,造福更多人畜健康。

 

AI+药物设计

《破“弓”》侯峰(6).gif

生物制品行业迎来新机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是加快创新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侯峰提到,之前他更多关注的是生物信息学、生物物理学,但最新出现的AI方法学,可能会对生物制品行业产生影响。“AI具有很强的收集资料、总结资料规律、计算等方面的能力,如果我们在药物设计的时候,能应用到AI技术,可能会带来新的改变。

专注做好一件事。十余年,一款弓形虫疫苗的研发,侯峰在这个方向上一直朝前走,“专注做好一件事”是侯峰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侯峰看来,哪怕未来结果不尽人意,只要专注做好一件事,在这个过程中,也一定能有所收获。不问未来,不畏难关,侯峰将在新药研发上继续探索,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北京市科协“卓越工程师”成长计划重点培育面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急需紧缺的卓越工程师人才,为工程师提供交流发展的平台,助力首都工程师成长成才。

【纠错】 【责任编辑:孙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