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伪创新”,为专利“挤水分”-新华每日电讯
首 页 电子报纸 草地周刊 调查观察 成风化人 评论 要 闻 综合新闻 新华深读 新华聚焦 新华体育 新华财经 新华国际 新华融媒 医卫健康 品牌说
首页 >正文
2024

09/25

10:38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6版 评论

遏制“伪创新”,为专利“挤水分”

2024-09-25 10:38:0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6版 评论

  专利数量是反映一个国家技术创新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专利数量持续快速增长,知识产权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但也有不少争议和问题需要正视。

  我国专利制度经过了漫长发展过程。一段时期内,国家为了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采取了很多激励措施,促使我国实现从“专利弱国”向“专利大国”的转变。但在此过程中,出现专利工具化的现象。

  专利“泡沫”伤害的是国家的创新基础,会带来诸多社会问题。首当其冲是投入与产出严重不符,科研经费被大量浪费。重量轻质的“水货”专利泛滥,“伪创新”歪风盛行,也势必带坏社会风气。一名东部地区高校教师反映,有的教师热衷于“曲线”出成果,将自己的专利安在学生身上,在各种大学生创新比赛中拿奖;有的学生也热衷于申报专利,为毕业履历增光添彩,但专利的实际价值“一言难尽”。

  记者采访中接触了不少科研人员,他们迫切想与企业、市场打通渠道,让自己的研究更接地气,但目前双方对接的平台和通道非常狭窄。特别是在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存在严重的信息鸿沟,科研人员不知道企业在哪些方面需要研究创新,也不知道自己持有的专利在哪里能发挥作用。“闭门造车”式科研,产出的必然是“水货”专利、“短命”专利。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高校、科研机构专利转化运用工作,今年初,相关部门对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作出专门部署安排。为了理顺专利相关的工作机制,一方面需要摸清“家底”,打通专利转化运用中的难点堵点,通过盘活存量的方式,推动高价值专利加速落地;另一方面,要在“做优增量”上持续发力,例如,建设更大范围的产学研对接平台,各级政府定期组织供需对接会,帮助高校和科研机构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提高审批监管水平,对“注水”专利加强甄别等,将专利“水分”挤出来。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李惊亚)

 

 

责任编辑:冯明
关键词:专利,科研,创新,国家,对接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4390